四川小记者-四川电视台《阳光起跑线》栏目

首 页 -家长频道-小记者家长频道

张丽钧:好孩子真不是夸出来的

2016/7/29

           

我的大学老师从药汀先生写过一首诗,开篇便是:“狐狸夸儿——喷香!刺猬夸儿——溜光……”许多时刻,我会在心里默念起这两句诗,跟自己说:“嗯,先生写得太好了!看看我们身边,云集着多少这样的‘狐狸’‘刺猬’啊!”这样想着,遂忍不住在心里又给那两句诗补了一句:“傻爹傻妈夸儿——真棒!”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早被全国人民奉为圭臬。还有好多好多人抬出好多好多事例,竭力佐证这句话的无比正确性——某家长每天都夸孩子“你真棒”,结果,资质平庸的孩子果然就棒棒地考上了某名牌大学;某家长每天都夸孩子“你真棒”,结果,智障的孩子再测智商时竟然跟正常人一样了……所以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2012年6月1 日,我在博客贴出了《张丽钧教育感言50则》。在第3则中我写道:“作为家长,你是‘儿女崇拜症’患者吗?在我看来,笃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家长,大脑严重进水!”后来,岳阳名师卢望军老师看了我这篇博文后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她在文中写到读了我那段话后的感受:“……当时‘扑哧’一声,就笑出声来,心里说这位姐姐可真够直率的,在全国上下一片‘夸赞’声中,敢于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倒行逆施’。”可接下来望军又写道:“但心里深以为然。表扬和夸赞,犹如甜蜜的糖,吃多了,不仅容易腻,而且败坏胃口,更重要的是会发胖——所谓发胖,便是自我膨胀,不切实际地膨胀。我不知道这世界有没有不经夸的大人,但是我确信绝大多数小孩子都是不经夸的。在我的经验中,往往夸完一个孩子不久,这孩子就开始渐渐地呈现出一些我所不希望看到的行为。例如,夸完一个孩子聪明,便能看到他学习态度慢慢地松懈了;夸完一个喜欢讲话的孩子最近上课听讲认真了,便能看到他课堂上窃窃私语的时候渐渐多了……”

  我与望军都是从自身经验出发,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语进行了挞伐。因为我们亲眼目睹了太多的孩子被“夸蠢”“夸坏”“夸废”,所以,我们冲口就说出了真相。据我观察,近乎“失智”地夸孩子“真棒”,与其说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倒不如说是为了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一句“你真棒”,登时就将家长送到了虚荣的巅峰,因为,“孩子的棒”折射的是“我的棒”。

  后来,我读到了《关键教养报告》一书。书中说,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萝尔·德韦克和她的团队拿出了10年的时间,潜心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通过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取得了震惊学术界的成果。下面,请允许我简单陈述该团队对学生所做的“四轮智力测试”——

  第一轮测试,学生背靠背完成低难度拼图,完成之后,研究者随机对他们给予“聪明”或“努力”两种不同的评价。

  第二轮测试,学生对高难度和低难度两类题目做自由选择,结果发现,被表扬“聪明”的大多选择了低难度的题目,而被表扬“努力”的大多选择了高难度的题目。

  第三轮测试,题目难度远远超过了所有受测者的智力水平,但是,被表扬过“聪明”的孩子态度消极,万分沮丧;而被表扬过“努力”的孩子则态度积极,不懈尝试。

  第四轮测试,题目又简单得跟第一轮一样了,结果,被表扬“聪明”的孩子的平均得分比第一次测试倒退了20%,而被表扬“努力”的孩子的平均得分则比第一次测试提高了30%!

  德韦克得出的结论是: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为了保持“聪明”的形象,尽力躲避出丑的风险;表扬把小孩子变脆弱,被频繁表扬的孩子非常爱面子……

  测试继续进行,研究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成绩单,并告诉他们,这些成绩单将寄给其他学校的学生。其实,他们既不会见到那些学生,也不知道那些学生的名字。结果发现,那些被夸“聪明”的学生,有4成夸大了自己的成绩;而那些被夸“努力”的学生,表现较诚实。研究者通过深度访谈得知,为了捍卫“聪明”、掩饰失败,被夸“聪明”者承认,自己“认真考虑过考试作弊”……

  瞧,这就是“你真棒”结出的恶果。

  《关键教养报告》有一个章节的小标题索性就叫《如何戒掉表扬孩子的瘾》。卢克的妈妈生动地讲述了她戒掉说“儿子,你真棒”的故事。她做了一个类比,说戒掉这句话的难度堪比酒鬼戒酒。

  只有傻瓜家长才会时时将“你真棒”挂在嘴边。这句廉价的赞美,会将孩子推向无底的深渊。但是,表扬也没必要彻底戒除,表扬的原则应当是:发乎真心,一事一赞,夸奖“努力”,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