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记者-四川电视台《阳光起跑线》栏目

首 页 -中心动态-中心动态

教育部王晓燕强调:加快补齐社会实践教育的短板

2018/10/13

来源: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  编辑:阳光起跑线 钱亚男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认知与实践脱离的倾向,在人才培养方式上,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养成,忽视基于实际情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性学习,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向未来,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补齐实践育人的短板,切实发挥实践教育的重要价值。

  加强实践教育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全面发展,就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许多学生正是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加强实践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来看,社会实践是贯穿人才培养始终的重要环节。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没有实践,就没有感性世界的存在,就没有社会生活,也就没有人,人以实践的方式而存在。教育不能仅仅把学生束缚于书本之中、禁锢在课堂之上,不能隔断学生与真实社会的联系。

  当今,实践性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全世界都正在掀起一场让学生“动手学习、参与实践”的新高潮。如美国的“社会参与性学习”“服务学习”“应用学习”,法国中小学的“动手做”,英国的“工业实习周”,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和“自然、社会体验学习”等。通过社会实践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加强实践教育是贯彻新时代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教育内容、特点和要求随着时代发展而不同。21世纪人类已经迈入信息化社会和互联网时代,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传统学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17年机器人艾达挑战高考数学,10分钟就答完,获得134分,引发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深刻反思。教育如何培养未来所需的人才?人类如何在智能世界中比智能机器人更胜一筹?

  传统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以“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教育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不能再是一味地灌输,学生不能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正如有句谚语所言:“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新时代如果我们的教育还只是停留在把篮子装满,那只能面临着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危险;如果我们想点燃一盏灯的话,就必须超越学校课堂和书本的局限,重视实践教育,让实践成为重要的学习,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锻造和升华。

  新时代,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需要我们从宏观上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的理论政策研究和制度体系建设,从微观上加快推进社会实践教育的资源整合和载体设施建设,加强实践教育的课程开发,建立实践教育的评价体系,打造实践教育的师资队伍,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比较与对外交流部主任、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 王晓燕)